世间大爱唯有一种,与对象、性别、年龄无关

爱:是一种希望对方过得幸福快乐,即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在所不惜,把对方看作自己生活的意义的感情。

世间大爱多可分3种:父母之爱,恋人之爱(这里仅指伯拉图式的爱情),朋友之爱,其实它们同源,都是爱的一种,按其激烈程度来排列:父母爱,爱情,友情。按其稳定与风险性来排:父母爱,友情,爱情。其实这3种都是爱,之所以不同,因为对象的分类,异性之间有母子爱,父女爱,爱情,同性有母女爱,父子爱,友情。

对于异性之爱,实际均是一种恋爱心理。刘庸曾在书中说过: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。不要误会,我想他只是想说明异性之间的父母之爱和爱情的相似点,我想领悟爱情真谛的人或许也会认同。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在其成名作《妞妞》中提到刚做父亲时的感想说到:“一切深的爱情必定包含着父爱和母爱的成分。一个男人深爱着一个女人,一个女人深爱着一个男人,潜在的父性和母性就会发挥作用,不由自主地把孩子当做情人一样疼爱和保护。然而,情人之爱毕竟不是父母之爱。所以一切情人都太在乎被爱。”

对于同性之爱,长久,但由于性别的冲突,或多或少会在某些事件上发生冲突产生妒忌心理,似乎更多的人不会为同性做帮助他人而损害自己的利益的事,然而对于异性则不同。由于同性之间涉及到竞争的问题,加剧了感情的易碎性,一个女生宁可被男生超过,也不太愿意被熟悉的女生超过,因为太在意世俗的眼光,人们总喜欢将你和你的朋友那来比较来激励你奋进,这种人为的竞争压力更是血上加霜,当你和朋友走在一起事,无聊之人总喜欢拿来评价比较一番,以炫耀他们的鉴赏力,而自己长期受不了这种评价,要么超过他,要么不再和他一起了,超来超去,任何感情都经不起这样长期的折腾,友情就这样还未长大就被扼杀了。

人与人间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关系,异性之间成为了爱情,同性之间成为了友情,将年龄差较大的这类里找出一些比较特别的,那就是父母之爱。

按源头来分,血缘之爱为父母之爱,非血缘之爱又分异性和同性,异性的叫爱情,同性的叫友情。

在这其中,亲生父母之爱最特殊,是血缘之爱,又兼具爱情和友情之爱,对于养父母,仅有的是爱情或友情。所以亲生父母之爱是最稳定(源自血缘和友爱)并且最强烈(源自爱情),所以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个事实:父亲比较喜欢女儿,母亲比较喜欢儿子。

另外,不可否认,爱情之所以强烈有些源于人的兽性、本能,友情由于受到俗世的压力而受挫。爱情和友情,倘若排除异性之间的本能加强作用和同性之间的忌妒削弱作用,从本质上讲,友情和爱情是不分伯仲的,把父母之爱单独看待,这样一来,就回归了爱的统一,公平看待所有的感情,它们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。

很多人觉得友情比爱情重要,那么是因为他没有遇上好的爱人;觉得爱情比友情重要,因为他没有遇上好的朋友。

所以当我们耳畔听到有人说:“我们不适合,还是做朋友吧”。他们不懂,异性间柏拉图式的爱情和友情是毫无差别的,如果不爱,何必还要做朋友呢?是他们对友情的定义太肤浅?还是在爱情的定义中参杂了不纯的成分?

总之,爱就是爱,所有的感情分类只是由于对象的不同而不同的命名,它们都具有相同的爱的特征:希望对方过得幸福快乐,即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在所不辞,把对方看作自己生活的意义。

浏览量(1648) | 此条目发表在原百度博客文章, 哲学分类目录,贴了标签。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